当前位置:首页 > 2025第2季度 > 正文

第2季度/学课|第9课 在《诗篇》里(下)(音频为望潮讲解版)

2025年第二季度 第9课 在《诗篇》里(下)

《典故、意象、象征:圣经预言研读法》

安息日学研经指引

学课‧2025年第二季度4-6月

 第9课

  《在《诗篇》里(下)》 

   5月24日~5月30日 安息日下午

阅读本周学课经文:

诗46;耶4:23–26;诗47:1–4;帖前4:13–17;诗75;启14:6–12。

存心节:

“上帝啊,愿列邦称赞你!愿万民都称赞你!愿万国都快乐欢呼;因为你必按公正审判万民,引导世上的万国。(细拉)”(诗篇67:3、4)

在思考末后的大事时,我们往往会把注意力集中在〈启示录〉中的兽和权势上。当然,它们确实重要,也影响甚巨;否则,上帝不会把它们写进《圣经》让我们去理解(见启1:3)。

然而,预言也涉及许多与罪和苦难、审判、善恶之争、正义与不公的本质、迫害等关键议题。

〈诗篇〉对这些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几乎涵盖了人类所有可能的情感—从极度的绝望到无尽的喜悦。从中我们看到以色列为抵挡黑暗势力所做的准备。我们读到有些人内心的挣扎,他们在思考:为什么上帝不更直截了当地解决邪恶的问题?我们肯定都曾问过同样的问题。我们被引导到圣所中寻求答案,也多次被提醒上帝是我们的造物主。生活在今日世界的我们,不也正苦苦思索着同样的问题吗?

正是如此。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继续探索〈诗篇〉,因我们要对这些至关重要的真理做出更进一步的了解。

■研究本周学课,为5月31日安息日预备。

星期日 5月25

第9课 在《诗篇》里(下)

【在患难中随时的帮助】

阅读〈诗篇〉第46篇。鉴于当前动荡的生活,以及末世大争战即将在地上展开,这篇经文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希望?

〈诗篇〉第46篇似乎触及了一个主题,是我们在〈希伯来书〉中也看得到的:那就是“更美的事”。耶稣比地上的大祭司更美,祂的牺牲比所有的动物祭牲更美,天上的圣所也比地上的圣所更美。

然而,〈诗篇〉第方法。作者不是用美好的事物与更 46篇采用了不同的美好的进行对比;他是将悖逆的世界及其带来的可怕后果,与上帝应许为我们计划的、更美好的事物进行比较。

事实上,这首诗篇充满了希望和应许,即使面对荒凉、试炼、苦难和战争,我们最终也要“休息,要知道我是上帝”(诗46:10),并坚信有一天这一切终将结束,上帝必“在遍地上也被尊崇”(诗46:10)。

请注意这里所写的。“所以,地虽改变,山虽摇动到海心……我们也不害怕。”(诗46:2、3)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基督复临时所发生的事 :“天就挪移,好像书卷被卷起来;山岭海岛都被挪移离开本位 。”(启6:14)还有这段:“切切仰望上帝的日子来到。在那日,天被火烧就销化了,有形质的都要被烈火镕化。”(彼后3:12)我们现在的世界,以及相伴而生的各种罪恶,都不会永远存留,而随后到来的事物,是我们如今难以想象的美好。至于现在,我们只需坚持,凭着信心紧紧抓住上帝给我们的启示,特别是在十字架上的耶稣所显明的启示。

尽管这个世界混乱不堪(而且我们知道它会每况愈下),但从你对上帝的良善 、大能和品格的认识中(默想十字架),你能获得什么希望?

星期一 5月26

第9课 在《诗篇》里(下)

【动荡中的希望】

〈诗篇〉使用了许多象征性的语言,但在谈到我们的星球最终被重置时,我们就没有什么理由认为它所说的是象征性的了。〈诗篇〉第提醒我们,基督复临将对这个实质 46篇的地球产生深远影响。但受影响的不仅仅是岩石和海洋;地球历史即将迎来的壮丽高潮意味着世俗王国的瓦解—千百年来,人类政府这一悲惨制度带来了无尽的苦难。

最终,所有这些势力,以及它们给人类带来的所有邪恶和苦难,都将彻底终结。

阅读耶4:23-26。这节经文告诉我们,至少在“新天新地”出现之前(启21:1),这个世界的命运是什么?

《圣经》的预言告诉我们这世界将会发生什么事。例如,〈但以理书〉第7章中的异象显示出在一片波涛汹涌的大海上,世界的列国在其中兴起。纷争和战争之风吹遍外邦人的海洋(地),催生了一个又一个世间的王国,但没有一个能解决困扰人类的现实问题。我们鼓足勇气去信任的世俗领袖,到头来却被证明是和我们一样罪恶且自私的人。

但以理所看到的列国,没有一个是上帝子民的安全家园(尽管相较之下有些国家更好些)。但我们知道,我们有天国的国籍的星球之上,有一个永不动摇的宝 (腓3:20),在这个混乱座(参见结1:26)。耶稣教导说,随着基督复临的迫近,世界将陷入更深的混乱(太24章),但无论地球的状况如何,我们都可以凭着信心坚持下去,因为我们知道上帝不会失去掌控权,祂会实现祂的应许:“外邦喧嚷,列国动摇;上帝发声,地便熔化。万军之耶和华与我们同在;雅各的上帝是我们的避难所!”(诗46:6、7)。短期来看,情况不会好转,并且将会更糟。但从长远来看呢?感谢耶稣,那将是完全不同的景象。我们的世界看上去无疑是混乱且失序的。〈但以理书〉第7章的预言怎样帮助我们看明,如果我们保持忠心,一切最终就会对我们有利呢?

星期二 5月27

第9课 在《诗篇》里(下)

【在祂的脚下】

阅读诗47:1-4。关于我们在基督国度中的最终地位,它带给我们什么教导?

长远来看,未来一片光明。在此之前,人类将地球的统治权拱手让给了路锡甫,当撒但出现在〈约伯记〉天上的会议中时,他吹嘘说地球是属于他的。“你从哪里来?”上帝问道。撒但回答说:“我从地上走来走去,往返而来。”(伯1:7)

撒但是在宣示对地球的主权。在古代,脚被用来代表所有权 。“你起来,纵横走遍这地,”上帝曾吩咐亚伯拉罕,“因为我必把这地赐给你。”(创13:17)

比较帖前4:13-17和亚14:4,注意其中提到基督的脚。这两段经文有什么不同?基督对这个世界展示终极主权的两个不同但相关的场景,带给我们什么教训?

论到基督在千禧年结束时的作为,怀爱伦这样写道:“基督要降临在橄榄山上。祂昔日复活后,曾从这个地方升天,曾有天使在这里重申祂复临的应许。先知也曾预言说:‘耶和华我的上帝必降临,有一切圣者同来。’‘那日,他的脚必站在耶路撒冷前面朝东的橄榄山上;这山必从中间分裂,……成为极大的谷。’‘耶和华必作全地的王,那日耶和华必为独一无二的。’(亚14:5,4,9)当那光耀夺目辉煌无比的新耶路撒冷从天下降,落在这块经过洁净并预备妥当的地方时,基督便要带着祂的子民和众天使进入圣城。”——怀爱伦,《善恶之争》原文第662、663页。

默想我们在基督里拥有的盼望。想想看,如果一切都随着死亡而永远结束,生活会有多么艰难。那一切不都毫无意义了吗?

星期三 5月28

第9课 在《诗篇》里(下)

【酒和血】

阅读诗75篇。再读太26:26-29和启14:9-12。〈诗篇〉揭示了审判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其他经文是如何帮助我们理解这些问题的?

有人认为,这首诗应该是在亚述王西拿基立的军队被奇迹般地消灭(代下32章,王下19章)之后吟唱的—这个故事似乎预示着〈启示录〉第20章中恶人的最终毁灭。上帝的子民与他们公义的王同在圣城内,邪恶的军队冲上来将他们包围,最终上帝亲自毁灭了这些恶人。

上帝在审判中要纠正的事情之一,就是在这个堕落世界中权力被滥用的情况。堕落的人类不再为他人或上帝的荣耀而活,而是为自己而活。由于人类相信宇宙中不存在有意义或客观的道德标准,所以今天我们在许多方面都承受着这一选择带来的恶果。哲学家弗里德里希 · 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坚信,如果非要有意义,那我们必须自己创造意义,假装宇宙就是为我们的利益而存在。所以,每个人都得把自己当作神才行。(我们不妨问个合理的问题:这套哲学思想用在尼采本人身上效果如何?事实上,效果并不好,他最后失去了理智;当他在义大利街头想保护一匹马免受马夫的鞭打时,他突然精神崩溃,他生命最后的11年是在半昏迷中度过,直至1900年去世。)

无论问题有多严重,身为信徒的我们都要满怀希望地生活,不要根据当前的状况来判断未来。当我们看到文明的支柱被无神论者的心思或那些凭着自己心意来理解上帝之人不断侵蚀时,是很容易陷入绝望的。我们正生活在一个道德价值观饱受攻击的时代,甚至像男女性别这样关乎人类最基本的东西都受到挑战,至少在某些地区是如此。某些不道德行为—原本是即使私下谈论也会令人感到羞耻的事—现在却得到了公开的赞扬和掌声。情势就是如此严峻。

虽然我们现在必须尽力让他人过上更好的生活,但为什么始终要铭记 :只有彻底摧毁这个现存的世界,并以超自然的力量重新创造,才能使一切重归正轨?

星期四 5月29

第9课 在《诗篇》里(下)

【万国得知你的救恩】

阅读〈诗篇〉第67篇。这首赞美诗如何帮助你理解启14:6-12中上帝子民的角色?

麻省理工学院的工程师们创造出了一种新型黑色涂层,涂上它物体就几乎看不见。这种由纳米碳管制成的新材料比以往任何黑色材料还要黑许多倍,能够吸收见光。即使是最明亮的光线,也无 99.995%的可法让涂有这种材料的物体显现。

“用脸光照我们,好叫世界得知〈诗篇〉第67篇开篇便呼求上帝:你的道路。”(诗67:1、2)在救赎计划中,上帝为罪人提供了一条途径,让他们重新回到祂亲密荣耀的同在中,而不会被祂的荣耀所摧毁;即使是现在,在今生,基督的十字架也使得上帝的脸得以光照我们。

但不仅止于此:上帝希望我们将祂的光反照到整个世界。这就是赋予以色列人的任务:圣殿要成为万民祷告的殿。“我必领他们到我的圣山,使他们在祷告我的殿中喜乐。他们的燔祭和平安祭,在我坛上必蒙悦纳,因我的殿必称为万民祷告的殿。”(赛56:7)

在〈诗篇〉第们,上帝希望“世界得知你【祂】的 67篇中,大卫提醒我道路,万国得知你【祂】的救恩”(诗67:2)。可悲的是,上帝的子民往往无法完成这项任务。旧约的以色列历史中就包含了一些黑暗的过往,而基督教会在过去两千年中的记录亦是如此。我们的心彷佛被涂上了一层超黑的物质,只是贪婪地吸收上帝的光,而不愿反射出去。

我们时常把上帝的末世运动当作是一种专为属灵常客准备的候机休息室,看着世界上的其他人在嘈杂不安的登机口,对前方的旅程一无所知时,我们似乎怡然自得。然而,〈启示录〉第14章中的余民教会并不满足于与基督一同站在锡安山上,沉浸在祂的同在中。相反,他们会飞越大地,敦促世人与他们同登上帝的圣山。

作为教会,作为信徒,在向他人传扬我们所热爱之真理的事上,我们肩负着怎样的责任?

星期五·5月30日

第9课 在《诗篇》里(下)

进修资料

阅读〈诗篇〉133篇,〈使徒行传〉1:4-9和〈启示录〉5:4-7。“在先祖的时代,圣灵的感化力虽曾彰明昭著地显示过,但从未充分地沛降。现在门徒遵照救主的话,为这一恩赐献上了他们的请求,而基督在天上又加上了祂的代求。祂要求获得圣灵的恩赐,以便将其浇灌祂的子民。”——怀爱伦,《使徒行述》,原文第37页。

门徒们奉命为基督作见证,“直到地极”(徒1:8),这项工作预示着基督的复临(太24:14)。门徒已经开始的工作,我们要接续。

当基督吩咐我们去将福音传遍世界时,祂并没有让我们独自去摸索该怎么做。这项工作是由天上的圣所指挥的。我们的工作与基督紧密相连:这是祂的工作,不是我们的:祂要祂引导我们,赋予我们力量。求我们要服从祂的指引。你会发现以色列人就是这样做的:上帝吩咐他们听从祂的指示,然后祂将不可能变为可能。圣灵已经在我们邻舍的心中做工;当决志的时刻到来,上帝吩咐我们站在那里,这样我们就可以邀请他们加入上帝的子民,与羔羊一同站在锡安山上。我们不必发明新的手段和方法,因为这从来不是我们要负责的工作。

讨论问题

❶尽管三天使的信息已经传遍了全世界,但仍有很多未得之民。请在课堂上讨论:作为教会,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完成基督藉着我们所要完成的任务。在我们意识到的确有许多人尚未听到这末世的真理时,我们怎样学会不因此而灰心失望?

❷在〈启示录〉第5章中,约翰目睹了封印的书卷被交给羔羊,因为祂是配得的。当书卷的封印在〈启示录〉第6章被揭开时,我们清楚地看到了新约教会的历史,直到末了。我们能从这些描述中看出上帝打算如何完成祂的工作吗?

❸我们在现今世界中看到的哪些事,很可能引发〈启示录〉第13和14章中将要发生的事件?目前还存在哪些障碍?


8